[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索取号:F419/4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 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由此,工业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人们精神与身体、行动与思维对新秩序、新制度的一次适应过程。
“在这部奠基性的著作中,作者将铁路视为19世纪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标志和象征,认为蒸汽机车宣告了一个机械乌托邦的到来。施伊费尔布什提出,交通技术是社会改变的物质基础,这种时空组合体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正如火车,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理解铁路与火车的地位正是理解19世纪工业社会及其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的关键。这部社会学性质的著作既是对19世纪既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的综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铁轨之旅》还对比了美国铁路与英国铁路,从中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国民性差异。另外,对火车站这个“具有现代性的流动场所”与城市的关系也有精辟的阐释。可以说,该著作对此后的铁路文化研究及其他城市文化现象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