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四海资讯红足管理工程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以德育为统领、“五育融合”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形成了协同育人新机制,涵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五育融合”,育人新内涵
新时代的“五育融合”,就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完整生命为目标,对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实践过程。“五育融合”不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简单拼凑、整合,而是实现“五育”之间的有机综合渗透,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是“五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五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在鼓励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完整的人”的培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抓手,追求的是学校教育的整体价值的实现。
五育融合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融合,这是贯穿学校育人全过程的灵魂和主线。通过价值理念融合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先进教育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进育人体系中去。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之下,管理系通过融合育人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价值进行提升,建立起五育内容与学生个体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逻辑认知之间的联系,从知识能力、个人品德、精神品质、价值理念等方面进行构建,着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五育融合”,育人新探索
(一)以德铸魂,坚持思想引领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管理系把德育融入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大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带领学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自觉,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人的成长发展特别是道德方面的发展是在向着开放的时空,提供社会性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他们的道德品质与社会性发展,更多地来源于他们对周围世界与社会生活的感知和体悟,管理系根据学生特点组织了校内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校内,以春“锋”送暖,爱满校园为主题开展爱心义卖活动,筹得的善款用于帮困助学活动,以“我为青年做件事”为主题招募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对校园垃圾进行清理、开展食堂就餐秩序维护等义务劳动。校外,持续组织师生前往社区,开展孝亲敬老、美化环境、图书整理、消费者权益维护宣传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管理工程系鼓励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特长,增强实践才干,分别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多次以团队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密切接触社会,深入了解国情,参与专业的实践学习,认识非遗文化传承意义,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为乡村文旅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宣传思路,切身感受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的巨大投入,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效融合。
(二)以学增智,提升能力本领
“立身智为本。”管理系以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开发灵性为目标,以“管理文化节”为载体,通过举办阅读沙龙、辩论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各类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勤学乐学、深思慎思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全过程、全身心刻苦学习,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养成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塑造系部优良学风。在三届阅读沙龙活动中,管理系各班级的学生带着推荐书目向同学和老师分享了他们的阅读心得。活动引导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百味人生,感悟书籍魅力,为他们搭建起阅读平台,逐步建立起长效的特色阅读机制。
管理系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抓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国70周年、党的二十大、建团百年等重大节点,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用好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等现实教材,不断夯实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思想基础。理论武装常态长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理论宣讲,覆盖青年学子超1000人次,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的针对性不断提升。组织青年学子参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超500余人次,建立系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示范带动广大青年学子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实现以学增智。
(三)以美培元,美育浸润心灵
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以美培元,沁润心灵。管理系通过内建外引,注重交通文化传承,发扬交院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一批集思想性、专业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举办各项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如迎新晚会、歌手大赛、书法讲座、“校园音乐梦想秀”、书画展、落叶拼图、彩绘手袋手工等活动。结合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手绘灯笼、手工艾草香囊等,带领青年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利用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书画比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红色经典,从红色历史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家国情怀。与此同时,管理系团总支积极与院书法协会进行联动,联合举办“翰墨书风采,笔承青年志”青年创意书画展、写春联送祝福等活动,广泛动员系部有书法特长、爱好的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单位组织的书法比赛,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书法才能,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通过多彩的活动开展,丰富了审美教育形式,增强了美育的趣味性,加强了审美教育实践,加深了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塑造了求真向善尚美的校园文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筑牢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
(四)以体强魄,促进全面成长
体为土壤,无体则废。为引导学生们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管理系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体育运动,通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以及阳光长跑打卡、趣味运动会、夜跑、撕名牌等素质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管理系着重培养发掘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专长领域不断探索、提升,取得佳绩、突破自我。管理系20级电子商务专业1班学生彭舒娴在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800米决赛中荣获冠军,在省赛中获得女子400米和800米一等奖;21会计2班王乐在24年安徽省体育联赛中获得400米栏第二名,在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获得4x400米接力赛第二名,4x100米接力赛第八名的成绩。系部篮球队在学院“新生杯”“交通杯”篮球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抗挫折能力。从体育运动的参与,到良好身体素质的锻炼,再到体育精神的习得,以体强魄,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以劳塑人,强化知行合一
劳如果实,不劳无获。管理系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同学做件事”志愿服务、文明宿舍评比等劳育活动。通过对教室、实训室、宿舍等校园场所开展卫生清扫、环境美化,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以高质量劳动教育为手段,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养成劳动观点,培养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习惯,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时代劳模精神等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形成脚踏实地的价值观。
三、“五育融合”,育人新蓝图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是我国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提出的时代命题,四海资讯红足管理系将以“五育融合”为引领,继续深化“五育融合”特色育人体系的实施。一是持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水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校园文化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把德育与美育进行融合,提高青年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继续倡导高雅文化进校园,举办书法、历史知识、古诗词等传统文化讲座,与此同时,把传统体育项目时代化、趣味化,为青年学子的体育健身增添更多选项,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体育强国建设汇聚更大力量,切实增强青年学子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大力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周边的企业、社区的联系,开拓更多的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学生长期定点地进行实践锻炼和志愿服务帮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继续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效,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引导学生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练就本领,增长才干,实现德育、智育、劳育的有效融合。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管理系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探寻“五育融合”新路径,强化协同育人机制,继续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交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管理系 王思敏 邵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