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六位一体 三同一融 构建育人新格局——学院顺利通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验收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4年02月05日 打印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我省第三批、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总结验收评审结果,学院顺利通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验收。

2021年4月,学院被批准立项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三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交通职业教育特点,坚持“六位一体”,推进“三同一融”,走出了一条“宽路径、多层次、有重点”的特色育人之路,“三全育人”工作成效显著。

一、重领导 强谋划 工作推进有力度

(一)注重强化领导

院党委高度重视,把“三全育人”列为党委会重要议题,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季度例会和专题会议制度,明确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有效压紧压实责任。

(二)注重建章立制

学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学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工作台账》和《学院贯彻落实“五大行动”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方案,围绕十大育人细化任务分解,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常态长效推进,完善台账资料,确保措施落地见效。

(三)注重统筹推进

学院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建设和提质培优“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为抓手,将“三全育人”工作与主题教育、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等重点工作一体谋划,以现场办公会、协调推进会、重点督查等形式,有序高效统筹,顺利完成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建设任务。

(四)注重改进提高

建立了问题查摆机制,形成问题清单,结合校内外调研,聚焦短板弱项,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三全育人”工作再提升。2023年主题教育期间,党委班子成员分别围绕“三全育人”、“思政课建设”、“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等进行了专题调研,聚焦发现的问题抓整改,进一步巩固提升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二、重系统 强机制 工作格局有广度

(一)坚持方向引领,打造“六位一体”育人架构

学院以党的领导为统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管理服务、教育教学各环节,按照“六位一体”打造高效运行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文化育人、坚持职教定位、坚持市场引领、坚持管理驱动、坚持质量为先,全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坚持主体多元,构建“三个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基于育人主体的多元性,强调全员育人理念一致、全过程育人目标一致、全方位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协同效应。注重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牢牢守住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注重辅导员教师与其他教职工协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育教学和服务质量,有效形成育人共同体。注重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协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指导实习实训、开展学业考核评价,双主体育人成效显著。

(三)坚持目标一致,培育“四维融合”育人课堂

学院按照“大思政”格局,以共同目标为牵引,创新思政“大”课堂,做到四个课堂一体融合、相互联动。聚焦“课堂教学”抓实第一课堂,坚持思政课“第一课”的地位,同时将思政目标纳入其他课程标准,课堂育人作用有效发挥。聚焦“校园文化”丰富第二课堂,坚持学校有品牌、系部有特色、班级有项目、学生有特长,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聚焦“网络思政”塑造第三课堂,打造校内新媒体矩阵,挖掘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拓展网络育人空间。聚焦“职业实践”拓展第四课堂,建立多样化实践平台,坚持德技并修目标,促进实践育人。

三、重培育 强特色 育人品牌有响度

(一)强协同机制,拓融合路径,促进“三双”合作育人

2010年在安徽省内率先开设轨道交通类专业后,学院先后与合肥地铁、南京地铁、芜湖轻轨等企业开展订单模式培养。2017年,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省内十余家企业合作开展土木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在此基础上,学院构建了适应交通职教人才培养的“三双”评价机制,即聚焦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开展“双主体”协同评价;聚焦学校综合素质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开展“双标准”融合评价;聚焦校内实训中心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双课堂”联动评价,构建了适应交通职教人才培养的综合育人及评价体系。围绕“校企共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育”和“评”脱节状况,实现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学院基于“三双”育人模式的“订单班”“学徒制”学生占到了学生比例的70%。2021、2022连续两年,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报被省教育厅评定为A档。

(二)强协同联动,树高质标杆,打造“军民融合”育人品牌

2014年,学院被武警总部和教育部共同确定为我省唯一的武警士官培养院校,截至2023年9月已经招生10届。目前在校士官生主要涵盖航海技术、工程机械、汽车维修三大专业,在校学生近1000人。严格对标武警部队标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了“2+2”士官生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率达到98%。第一个“2”就是班级辅导员和军事指导员共同负责班级管理,形成双导师模式;第二个“2”就是开设基础及专业技能课程和军事技能课程,强化双技能培养。学校士官生对校风学风的引领示范作用效果显著,并带动其他毕业生踊跃入伍,每年入伍人数稳居合肥市高校前列,征兵工作多次受到表彰。2021年,学院被列入全省六所“两站两服务”规范化试点建设高校之一。2022年5月,学院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正式签署军人转业就业培训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浪花计划”,举办海员培训班,成为长江流域9省2市的第二个“浪花计划”班。

四、重基础 强质量 育人成效有亮度

(一)育人机制有效完善

学院以党的领导为统领,建立“六位一体”育人架构,同时引入卓越绩效教育理念,推进“三个协同、四个课堂”一体融合,“三全育人”体系高效运行。院党委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个教学系、1个支部分别建成安徽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16个教研室党支部“双带头人”全部达标。2022年、2023年,学校先后参加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合肥市市长质量奖评选,均成为唯一入围并进入最后现场答辩环节的学校。2024年1月发布并实施的国家《卓越绩效准则 教育组织》(T/CAQ 10119-2024)团体标准,我院是主要起草单位,也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学校参与该标准编制。

(二)教师队伍显著优化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意识明显增强。严格按要求配齐专职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71%,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奖、安徽省金牌职工、技术能手、教学名师等教师达到46人,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省级创新教学团队等21个,建立各类大师工作室12个。

(三)文化育人氛围更浓

学院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为核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育人氛围,塑造校园文化精品,连续举办超过10届以上的校园文化品牌包括:“通达杯”大专辩论赛、“唱响青春”校园歌手大赛、“广播之夜”主持人大赛、元旦师生联欢会等。2022年,学院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校园”。安徽交院广播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等评为全国职业院校百强媒体。2021年12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

(四)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学院坚持五育并举,全力引导学生“德技并修”,以技能竞赛周、竞赛月、体育俱乐部改革等为牵引,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31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6项,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6项,其他省级奖项320余项。在2021、2023年两届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先后获得男子、女子乙组800米冠军。学院育人工作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院思政办)

关闭

"; window.document.write(printStr); window.document.close(); //这句很重要,没有就无法实现 window.print(); }

学校地址

新桥校区地址:安徽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州大道16号

版权所有:四海资讯红足_5123五湖之利取四海之财

联系电话

院办电话:0551-63416906

招生办电话:0551-63444228

微信公众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210号版权所有©四海资讯红足备案序号:皖ICP备050042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