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有关处室: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和文明离校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学[2018]12号)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为做好我院2018届毕业生离校有关工作,确保全体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地离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毕业生离校工作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学院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校园的稳定和毕业生切身利益。各系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时按质完成毕业生离校各项工作。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安全稳定为重点,以服务毕业生为出发点,坚持管理教育与热情服务相结合,营造珍惜离别、感恩母校、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和谐氛围,确保2018届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离校。
二、2018届毕业生离校工作日程安排
日期
|
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6月11日前
|
就业协议书、就业证明函送就业指导中心编制2018届毕业生就业派遣方案
|
各系
|
6月15日前
|
毕业生跟踪反馈表缴各系汇总
|
各系
|
毕业生档案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党团材料、体检表)送学生处
|
各系、总务处
|
毕业生派遣计划送保卫处办理户口迁移
|
学生处
|
教材费清理报财务处
|
教务处
|
6月13日前
|
各系将实习奖学金名单及电子版报送学生处
|
各系
|
6月20日前
|
清退图书(图书馆将欠书学生名单送各系)
|
图书馆
|
6月25日前
|
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
教务处、各系
|
6月27日前
|
奖学金发放、各类费用清算
|
财务处、各系
|
6月26日-6月28日
|
毕业生返校,开展各种形式 (召开座谈会、交流会、求职择业经验分享会等)的毕业教育
|
学生处、各系
|
开展生源地贷款毕业生诚信教育
|
学生处
|
转移党组织关系
|
组织人事处
|
各班集体办理离校清单
|
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图书馆、财务处
|
各系领取报到证
|
学生处
|
毕业证、户口迁移证发至各系
|
各系、有关处室
|
6月29日
|
毕业生学籍、成绩登记表送交学生处归档
|
教务处
|
6月29日
08:30-09:40(第一场)
10:00-11:20(第二场)
|
毕业典礼(北区室内体育馆)第一场:土木系、文理系、水运系1198人;第二场:汽机系、城信系、管理系1448人。
|
学生处、各系
|
6月30日
|
2017届毕业生离校
|
学生处
|
6月30日-7月7日
|
整理并转寄毕业生档案
|
学生处
|
备注:
1、请各系指导学生在6月20前根据要求登陆安徽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填写毕业生调查问卷;
2、请各系告知学生学院委托第三方开展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工作情况反馈调查将于9月至10月进行,届时请毕业生积极配合完成母校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为撰写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提供依据,具体流程将另行通知。
三、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强化毕业生离校工作责任。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时间紧、事务多、任务重。有关部门和各系要根据学院总体安排,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明确职责分工,结合自身实际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强化指导,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毕业班辅导员要深入一线,加强值班检查,仔细排查问题隐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同时,坚决杜绝毕业生各种违纪、违规和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确保学院正常教学秩序和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二)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和管理。各系要掌握返校毕业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尤其要关心未就业、“双困”毕业生、心理脆弱、易冲动群体学生的就业问题,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认真予以解决和帮助。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活动,开展爱国、爱校教育,宣传身边典型和好人好事,弘扬传播社会正能量。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离校活动。积极发挥毕业生党员、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开展文明离校倡议活动,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毕业生求职经验座谈会、未就业毕业生思想交流会、创业分享会和毕业庆典等丰富多彩的毕业离校活动(要有新闻报道和活动图片)。
(四)组织填写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为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毕业生就业普查工作,准确把握我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在了解需求、调查毕业生去向及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开展离校前问卷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采取微信小程序方式,调查周期为6月6日至20日,参与调查最低样本数为各系毕业生人数的85%,同时兼顾本系毕业生专业分布。请各系务必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填写问卷,准确反映本系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状况(具体操作流程参见附件3)。
(五)扎实做好离校服务工作。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工作流程。在办理离校手续、证件发放工作时,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的离校服务,力争让每一位毕业生愉快离校。
附件:1.毕业生离校报到注意事项
2.四海资讯红足2018届毕业生离校清单
3.“安徽省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毕业生操作指南
2018年6月6日
附件:
附件1__注意事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