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全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结果,我院以“优良率全省第十、合格及以上率全省第四”的优异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创下学院体质健康测试抽测排名新高。这一成果标志着学院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筑牢健康根基。

一、多维改革构建健康育人体系
近年学院将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教学改革+活动牵引+机制创新”三维推进模式。体育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大学一年级体育普修课程体系,增设体质健康理论模块。围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设计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和提高心肺功能为主的教学内容。开发“测试-分析-定制”个性化锻炼方案,实现健康管理前置化。创新实施的体育俱乐部制改革,打破传统班级界限,组建田径、体适能、四大球、三小球、操舞类、武术等12个专项俱乐部,学生参与率达93%,“兴趣驱动+专业指导”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锻炼的内生动力。

二、智慧赋能打造锻炼新生态
学院引入“云运动”数字化平台,将校园阳光健康长跑纳入体育课程中,学生跑步轨迹、运动数据与课程评价智能联动。创新实施“运动积分”制度,学生校园阳光健康长跑成绩在体育课程总评成绩的20%,配套设立“运动达人榜”“健康进步奖”等激励机制。2024年校园阳光健康长跑数据显示,本年度学生人均周跑量达6.5公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


三、赛事矩阵激活校园体育文化
通过构建“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的竞赛体系,让全校学生都能动起来。体育教研室每学年初均制定全年体育竞赛计划,各系根据计划每学期均组织各项竞赛,各系通过体育竞赛将运动天赋好的学生组成系队,参加学院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联赛、三小球等校级赛事近10项,覆盖80%左右的在校生。体育教研室根据校级联赛选拔拔尖人才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近5年学院代表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00余项,其中冠军18项,田径队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800米比赛中2次夺冠。体质提升工程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以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运动成绩、普及阳光体育运动为依托,创新开展形式各样的特色体育活动,将体质提升融入日常生活,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成效显著。近三年体测数据显示,学生肺活量优良率提升17%,立定跳远及格率增长22%,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为新时代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样本,推动学院朝着培养“技能强、体魄健、精神足”的新时代工匠目标稳步迈进。(文理系 万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