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田野间,振兴路上共前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土木工程系团总支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目标,组织了一支有知识、有理想的学生志愿者团队“兴农人”,于8月8日-9日赴阜阳市杨楼孜镇汤圩村进行以“大手拉小手 筑梦青耕学堂”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结合乡村振兴促进、党纪党史学习教育、爱校荣校实践三大要求,为乡村的孩子们点亮爱与希望,紧扣主题为党育人,种下“梦”的种子。
杨楼孜镇党委副书记李强接待了团队,介绍了杨楼孜镇的基本现状和乡村振兴一线工作的亮点难点,让团队成员对农村基层工作有了基本的认识。
一.踏寻先驱觅足迹,承志前行启新程
1.先人魂映千秋,忠诚心照万古
志愿者团队在汤圩村驻村工作队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颍东区袁寨镇的清代著名爱国将领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的宅院进行参观,了解程文炳将军一生征战四海为家,尽萃职守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志愿者团队被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的宅院深深吸引,整座建筑群为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砖雕、木雕、石雕点缀得体,错落有致,技法精湛。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这位清末大吏的家庭生活场景。在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李伟的介绍下,团队了解到,程文炳故居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阜阳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实践的重要基地。

2.追寻红色记忆,铸就爱国情怀
程文炳宅院建筑群东侧是辛亥革命先驱、程文炳将军四子程恩普的旧居。程恩普自幼聪慧好学,少年时期便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回乡组建安仁会发展革命势力,成立皖北国民军,宣布颍州独立。辛亥革命的烈火在阜阳燃起,程恩普奋勇作战,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中,我们对这位出身名门,胸怀天下,立志献身民主革命,一生跌宕起伏、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不改初衷的伟大先辈肃然起敬。程恩普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革命先驱的坚定信念和崇高品格。

3.传承古韵今风,文化永续篇章
程宅中还建有皖北民俗博物馆、阜阳民间艺术彩陶馆和剪纸传统文化艺术馆。色彩斑斓的剪纸作品,风趣灵动的陶艺作品,有的细腻温婉,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有的粗犷豪放,似北风中摇曳的松柏。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二、青耕筑梦启智路,童心共绘未来图
第二天,志愿者团队来到汤圩村青耕学堂,根据参学儿童低龄化的特点,组成“森林小队”,化身兔子姐姐、狮子哥哥等等有趣的卡通形象,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
1.红剧启智,童心扬爱国之音
“小鹿姐姐”为孩子们开启了以“祖国祖国我爱你”为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小课堂,结合时下热点巴黎奥运会,讲述了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国运艰难时万里关山单刀赴会的感人故事,到如今国力强盛体育事业昌隆,我国小将潘展乐打破欧美128年的垄断,摘下百米自由泳金牌。从刘长春到刘翔再到潘展乐,他们的奋斗和拼搏,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映射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历程。
随后,孩子们在“兔子姐姐”的引导下进行了“红色剧本杀——大历史的小朗读者”活动,在场的留守儿童们踊跃举手成为朗读者,先辈们的峥嵘岁月在小小朗读者的口中呈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
在这堂课的最后,志愿者团队们以安徽交院土木工程系优秀团员代表的身份,向孩子们展示了团旗,爱与希望在此刻薪火相传,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孩子们的记忆。
2.桥涵启蒙,榫卯实践动手情
第二堂课上,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代表“刺猬哥哥”以“小小桥梁工程师——神奇的榫卯结构”为题,结合土木工程系专业特色,讲解常见的几种桥梁基本结构,现场搭建传统榫卯结构桥梁并解释原理,邀请孩子们爬上桥梁测试牢固度并尝试搭建,指导学生用折纸搭桥小实验感受“力学”的美妙,点亮“专业”梦想。

3.龙年说龙,传统文化入人心
最后一堂课上,“大象哥哥”给孩子们讲述了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力量、智慧和好运。龙的形象也广泛出现在建筑、服饰、艺术品和文学作品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被称为“龙的传人”。随后心灵手巧的大象哥哥带着孩子们制作属于自己的“龙头”,随着恐龙哥哥的出场将全场气氛推到了顶点,孩子们纷纷套上自己制作的龙头争相和恐龙哥哥合影,欢声笑语充满了整间教室,宛如一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童话世界。

三.乡村振兴画卷展,爱心撒播润心田
1.农耕园绘希望,古具映现匠心
在汤圩村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志愿者团队实地探访了位于张岗小学的劳动教育基地,同时也是该镇党员劳动教育基地。志愿者团队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农耕园,这里的芝麻、西红柿、辣椒、豆角、土豆、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均是张岗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参与了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农耕园中水塘不仅仅用于养殖鱼类,也是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实地场景。
在传统农具展览区,陈老师向志愿者们一一介绍许多传统的农耕工具,如犁、耙、锄头等的使用方法和传承历史,这些工具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代表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2. 乡村振兴织梦,汤圩焕彩启程
阜阳市杨楼孜镇汤圩村为我院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驻村工作队长董庆带领志愿者团队参观了村内河洲孜食用油有限公司,也是我院劳动教育基地,以及汤圩村物流运输的河洲孜渡口。
道路硬化、亮化深入村头田尾,为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汤圩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了力量,为乡村经济的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3.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
在汤圩村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志愿者团队组织了一次入户探望汤圩村留守儿童的活动,为这些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关爱,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每到一户家庭,志愿者们都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孩子们送上了文具等用品。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定了土木学子服务社会、回报祖国的决心。未来,我们将在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发扬三下乡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